自安理会1991年通过678号决议,决定成立监督伊拉克销毁化学、生物和核武器特别委员会(简称特委会)以来,伊拉克与特委会在武器核查方面的合作就一直矛盾不断。今年1月中旬,伊拉克拒绝让美国前海军官员里特率领的核查小组在伊展开工作,并设定了总统府等60个敏感地点为核查禁区,双方的矛盾迅速激化。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理查森表示,外交手段已到尽头。1月24日,克林顿及其外交顾问班子就拿出了名为“沙漠惊雷”的对伊实施空中打击的方案。2月2日,安南向安理会表示,如果需要的话,他本人愿意去伊拉克进行外交斡旋。中、俄、法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安南之行予以积极支持和鼓励。而后,美国态度也发生转变。美国决策层意识到,与其落得个外交手段没有用尽的口实,还不如顺水推舟,划定一个谈判妥协的禁区。安南说服五个常任理事国达成一致意见,拿出供他参考的建议。但安理会最终未能就为安南的调解使命草拟一个书面文件达成一致。所以安南在离开纽约前,只接受了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口头建议。
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2月20日下午6时许,安南抵达萨达姆国际机场,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亲往机场迎接。安南没有按照原先的程序等到第二天进行谈判,就立即与阿齐兹进行单独沟通。2月21日10点不到,安南前往伊拉克外交部,向阿齐兹送上了联合国拟定的备忘录草稿。阿齐兹花了近一个小时滔滔不绝地数落联合国核查活动,安南只是耐心地听,并没有太多说话。总结早上会谈的印象,安南与幕僚认为,最佳的策略是避免会谈沦为互相指责。在第一轮会谈结束后,安南和阿齐兹召集各自的谈判小组成员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沟通。到下午6时复会时,双方已经到了就协议草稿逐条讨论,勾划不同意见的地步,但在核查总统府的时间设限问题上还是卡了壳。会议直到凌晨两点才结束。接着安南忙着致电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他先是打电话告诉奥尔布赖特,伊拉克不愿妥协,而且他可能不能强迫伊拉克做更多的事情。奥卿告诉安南,给总统府核查设限超过了“交易范围”。安南又打电话给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要求他出面干预。普随即打电话给阿齐兹说,安理会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接受核查时间限制。
萨达姆一锤定音
2月21日晚,安南的心情格外沮丧,他要求助手拟定两份新闻稿:一份是假定谈判取得成功的声明,另一份则是为谈判破裂表示遗憾。22日上午10时半,谈判继续进行。伊拉克仍然坚持为核查总统府邸设定时间限制。安南向阿齐兹建议道:“一个伟大的国家元首有足够能力采取果敢行为,拯救国民免于一场灾难”。22日中午,伊拉克政府用大轿车接走安南和三名幕僚。在共和宫里,萨达姆一改昔日的戎装打扮,身着深蓝色西服,热情地欢迎安南一行。安南对萨达姆说,你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对达不成协议将会带来的严重后果不应抱有任何幻想。你应该在此关键时刻表现政治家的气度,我无法从我的底线上再往后退了。在近三个小时的会晤中,萨达姆提出作为对无条件开放所有核查地点的回应,联合国必须为解除对伊制裁提出最后期限。萨达姆在争取到安南将提请各成员国注意此问题的条款后,同意对核查时间不设限。他们终于就核查人员在伊拉克全境进行即时的、无任何限制的核查达成了协议。2月23日10时25分,安南和阿齐兹在一个简短的仪式中在新协议上各自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中国青年报》98.2.27郭继文 乔梁文《解放日报》98.2.28邬江文)